百科

家長想讓孩子成為人中龍鳳,逼小孩不如逼自己

时间:2010-12-5 17:23:32  作者:娱乐   来源:知识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文:陳睨想讓孩子能力有成,家長逼小孩不如逼自己。必須很誠實地說,教育小孩自由和自主之外,沒有一個家長不會希望能夠窮盡一切所能的為小孩規劃,讓她裝備好自己,好有能力去應對未來。我們家自然也不例外會對子女

文:陳睨

想讓孩子能力有成,家長家長逼小孩不如逼自己。想讓小孩

家長想讓孩子成為人中龍鳳,逼小孩不如逼自己

必須很誠實地說,孩成教育小孩自由和自主之外,為人沒有一個家長不會希望能夠窮盡一切所能的中龍自己為小孩規劃,讓她裝備好自己,鳳逼好有能力去應對未來。不逼我們家自然也不例外會對子女的家長學習和能力有所追求和期待,只是想讓小孩做法或許有些不一樣。

家長想讓孩子成為人中龍鳳,逼小孩不如逼自己

小的孩成時候我很幸運地被送進了雙語學校,得以在考試制度和個人性格產生排斥反應之前,為人先把英文當作了對外和世界溝通的中龍自己方式。這個寶貴的鳳逼經驗對我的生涯影響巨大,使我不管在哪一個階段,不逼英文成績被當時的家長老師評價有多麼地差,都不會害怕去看原文的資料和檔案。在我自己生小孩以後,理所當然地也非常希望能夠把這樣的經驗傳承給她,我們開始考慮在經濟條件、時間安排許可下能有的各種不同學習選項。

家長想讓孩子成為人中龍鳳,逼小孩不如逼自己

由於我們家屬於超高工時的家庭,先生動不動要留院值班,而我也是工作之餘還在同步讀研究所,且完全沒有任何他人可以支援的餘裕。在認真考量小孩剛出生時最重要的是自理能力,以及我們能提供的是極度有限的照顧和陪伴時間之後,我和先生放棄選擇以其中一個家長只講英文,另外一個家長只講中文的雙語模式,也就是所謂的百靈果(bilingual)來進行日常溝通。

改為由我開始在各種語言學習的研究裡翻查自己比較能夠接受的第二語言學習模式(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SLA),並在討論過後決定先確保小孩的母語表達能力和發展,但同步讓她至少可以接觸一定程度的高品質英文環境,於是就有了從女兒七個月開始,每天唸一個小時繪本的計劃。

順道一說,我們家每一本來自英語世界的繪本,都是一篇一篇從網路上和各個平台選過故事內容和插畫風格的收藏品,來源遍布世界各國的優秀作者,每一本書都很美、還有特色、故事也都很動人。來我們家玩過的成年人都會被我拉著獻寶一頓,而多數人也都很喜愛。這也是為什麼對我女兒來說,比起電視,她自己的書真的是要有趣更多。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女兒半點不愉快都沒有,她非常喜歡繪本中的插圖和那幾個名為字母的歪扭線條。講完一本繪本將近半小時以上,主要就是因為她每個字都想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們花很多時間聊情緒,推測故事前後邏輯、還有看她隨性揮舞肉嘟嘟的小手表演。

她的學習實在太快樂了,以致於現在每天都是女兒在想辦法拖著我跟我老公唸故事。

女兒講的第一句英文不是我們刻意引導出來的,而且有一天她突然很想玩點讀筆,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拿著筆過來對我說,「Can I play?」這句話來自她最喜歡的繪本之一,我聽到的當下甚至沒有意識到她講的是英文,還多呆了1秒,好不容易反應過來的瞬間立刻開心到側過頭去親她。這句十分自然被運用在生活裡的話完全達成了我一開始為她在語言學習的進度裡所設定的目標,體驗到英文這項東西是用來溝通,像多數把英文當作母語的小孩一樣,從聽力和口說開始發展,而不是背誦。

認真要說最有成就感的,大概會是許多像這樣微小但自然發生的一刻吧。

隨著女兒越長越大,約到她兩歲七個月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有必要找到更正確的方式去規劃她的學習進程。就趁著研究所可以修外系課程的機會,去政大的語言所選了一門「兒童語言習得」的課程,很紮實的跟著老師要求的導讀作業,從嬰幼兒時期的語言發展開始學、走過社會化、一路到進入學校的階段。

在這裡,不得不說Gleason的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語言學習的發展)真的是一本很不錯的教材,雖然有很多章節的確很難,但也讓外行如我打下不錯的基礎。期末作業我則選擇寫了一個自己很有興趣的主題研究,透過自己錄語料來分析不同性別的家長在與兒童遊戲還有讀書的時候,使用的用語型態會不會有差異。

最有趣的地方大概莫過於因為全班的同學裡面只有我有小孩,所以只有我能邊上課邊驗證課本教的東西,也間接導致班上同學們發現期末實驗最佳樣本就在我家裡。

這堂課的知識幫我重新了解語言教學應該要注意的某些重點和觀念。雖然目前學界並沒有哪一個學派或是說法才是絕對正確或是被推翻的共識,所以嚴格意義來說還是必須透過教學者和家長個人的信念才能夠決定小孩學習策略。這些知識依然讓我在並沒有辦法絕對經濟自由的情況下面,能夠做出對我來講足夠可信,也有一定程度上面支持的選擇。

很多人可能跟我們一樣,生活過得去,但在經濟條件上並沒有寬裕到可以任意承擔風險和隨性做決策,為了維持現狀,日常生活中的忙碌吃掉了九成時間,剩下的注意力所剩無幾,幾乎不太可能再多擠什麼出來關心小孩的教育了。卡在這種情況的中產階級於是常常會外包教育的思考和決策權到特定學校或補習班裡,透過看似完美的榜單、保證班以及昂貴的學費來幫自己安心,以物質生活的支持確信做家長的自己盡了所有努力。

我理解這件事情,畢竟做教育規劃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要考慮的很多,而且成效和反應很隨機,好處幾乎無法立竿見影。

這也就導致很多家長在外包自己的思考時,漸漸地買單了某些補習班不合理但誘人的承諾,開始用大量的課程和規劃填滿小孩的每一格時間,企圖用足夠努力會出現奇蹟的盼望,來取代有效與否的判斷。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开基立业网   sitemap